“我們既要玩好,又要致力于在玩中把科學文化素質提高。”
《我的世界》走進了大學課堂。
4月1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了一節(jié)名為《北斗衛(wèi)星、導航與應用》的公開課,主講人是博士生導師聞新教授,他曾經是“神舟團隊”的成員之一,負責神舟飛船?“故障診斷系統(tǒng)”項目。這本來應該是一節(jié)再尋常不過的課,但有意思的地方是,在科普航天知識、鼓勵探索精神之余,聞教授特別分享了通過《我的世界》搭建的幾個作品,作為“教育可視化”的例子。
將《我的世界》帶到課堂上來,這個想法源自聞教授的學生。
聞教授有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帶的研究生在玩《我的世界》,學生們用自己學到的太空知識,在游戲里建了座宇宙空間站,“非常壯觀”,他在看到之后備受震撼,轉變了對游戲的一貫印象——游戲不僅僅只有娛樂功能,好的游戲完全可以成為好的教育工具。抱著這樣的想法,聞教授試著將游戲與教學相結合,并將《我的世界》帶到了自己的課堂上。
在這次公開課上,聞教授舉了3個例子,都是玩家在游戲里實現(xiàn)的和航天有關的建筑和飛行器。
從火箭發(fā)射臺、空間站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這些在《我的世界》中一一再現(xiàn),雖然只是方塊的堆砌,但細節(jié)非常多,現(xiàn)實還原度也很高,比如火箭發(fā)射臺完全模擬了真實的發(fā)射場景:火箭下方有3個固定機身的大支架,底下還有發(fā)射時散熱用的水池,因為細節(jié)的精準,點火發(fā)射的那一刻格外顯得有趣。
用方塊來模擬火箭發(fā)射全過程,雖然稍顯簡陋粗糙,但觀看火箭升空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在追溯人類航天發(fā)展歷程、航天文化、里程碑事件及其尋找地外文明等終極目標的課程內容外,聞教授介紹《我的世界》,看中的是它的可塑性?!斑@款游戲里有很多和航天、宇宙有關的組件地圖,可以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做一些模型?!?/p>
這正是這款銷量超過1億套的游戲魅力所在,游戲不設限制,玩法多樣,玩家可以在這個沙盒世界里,進行自由地探索和創(chuàng)造,并做出各種可視化的模型。
聞教授在課上還展示了一個模型,這是用《我的世界》制作的北斗衛(wèi)星。這個模型看上去很簡單,畫風也很萌系,但不難看出,背后同樣需要非常扎實的航天知識。最令他意外的是,制作這個模型的玩家才上五年級,完全是憑借個人對航空的愛好,在自學過程中把它還原了出來。
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聞教授很喜歡,他也曾讓學生在游戲里模擬火星探索、著陸到返回的整個方案,并進行專業(yè)性的論證與評估?,F(xiàn)在更進一步,聞教授把《我的世界》帶到了課堂上來。
“這個用于上課,用于創(chuàng)新,我覺得挺好玩,有的時候我勸學生們,愿意玩就跟我來玩,我們既要玩好,又要致力于在玩中把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甭劷淌谙M麑W生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航天文化,用《我的世界》做一些模型,有一些成果。
“航天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探索?!甭劷淌谥毖?,《我的世界》與航天契合的地方在于,它專注的也是探索和創(chuàng)新,只不過場景換成了方塊世界,這種探索創(chuàng)造的樂趣正是《我的世界》的吸引力所在,許多玩家就是在嘗試的過程中喜歡上了科學。
Cindy就是這些玩家中的一個代表。在首屆《我的世界》中國開發(fā)者大會上,奧運跳水冠軍田亮帶著女兒前來,這對明星父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Cindy在游戲里做了一個太空星球,其中有火箭發(fā)射臺、有人造衛(wèi)星,還有幾顆行星,雖然略顯稚嫩,但卻也像模像樣。一直擔心女兒沉迷游戲的田亮,第一次發(fā)現(xiàn)游戲還能這么玩,他在之后也加入其中,和女兒合作。
Cindy還為田亮專門設計了一個外太空跳水臺,這個地圖目前可以在中國版《我的世界》里玩到
今年1月在中國上映的電影《奇跡男孩》里也有《我的世界》,而且它還刷了不少存在感。總是戴著航天服頭罩的男孩奧吉喜歡《星球大戰(zhàn)》與《我的世界》,他熱愛科學,對太空好奇,除了在現(xiàn)實里建模型、做實驗,演示原理,他也愛在《我的世界》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建飛船、制武器,偶爾也會跑到別人建造的世界里串串門。
《我的世界》為玩家提供的是一個平臺,一個施展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平臺,同Cindy或奧吉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可以在游戲里實現(xiàn)“成為科學家”“去太空冒險”的愿望,同樣,《我的世界》也成為很多孩子接觸并了解太空科學的一個契機。培育并引導玩家的興趣愛好,這是《我的世界》的可貴之處。
從線上到線下,《我的世界》也曾結合NASA中國的星球奇境主題,聯(lián)合舉辦大型線下巡展,用《我的世界》搭建太空世界,用游戲來普及基礎的科學知識,將原本可能艱深枯燥的學科理論,包裝在親和力十足的方塊世界里,同期《我的世界》也上線了配套的資源與組件,玩家可以研究星球,開展星球采礦任務,也能探索宇宙,建立衛(wèi)星和空間站。
這其實代表著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就像聞教授在課件上寫的那樣——“來玩航天文化”。用玩來形容學習,如果能在玩中學習,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世界》在這方面做過不少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國外,《我的世界》早就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走進了校園,并有一套工程學、歷史學、可視化藝術等多學科教案。老師用《我的世界》來教學,鼓勵玩家模擬和創(chuàng)造,進而讓他們對抽象的理論有直觀的認識。聯(lián)合微軟推出的《我的世界》編程一小時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用游戲的方式讓編程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我的世界》的繁榮生態(tài)很大程度上源自玩家自發(fā)的創(chuàng)造,如果說這些自發(fā)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更多的是基于一種興趣,那么網(wǎng)易代理《我的世界》后公布的“創(chuàng)造者計劃”,則是在興趣的基礎上,以外部的形式來鼓勵創(chuàng)意。首屆中國開發(fā)者大會上公布了《我的世界》“創(chuàng)造者大賽”,它面向所有玩家征集優(yōu)秀創(chuàng)意,而且啟動了首屆500萬獎金,激勵創(chuàng)造生態(tài)的繁榮。
在游戲與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的當下,與其繼續(xù)將其看作洪水猛獸,不如去挖掘它潛在的積極作用,尤其是游戲對教育可能會有很大的啟發(fā),在這方面努力,無疑會凸顯游戲更大的正面意義。
這也是聞教授對《我的世界》的看法:“玩游戲就要玩這種既能提高知識文化水平,又好玩、有趣的游戲,既要玩好,也要通過玩把自己的素質提高?!彼M忻嫔线@樣有教育意義的游戲能越來越多,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寓教于樂地了解航空知識。
用《我的世界》教學這門課帶來的啟發(fā)是,游戲的更多意義還待發(fā)掘,而教育是其中一個重點。今年兩會上,網(wǎng)易CEO丁磊提議“用游戲的方法去引導青少年教育”,這就是一個殊途同歸的思路。結合新型的技術與傳統(tǒng)的學習,會讓教育方式產生什么樣的變革,這還需要用進一步探索去驗證,但它無疑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聞教授開設的這門公開課,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