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信息躍然屏上,身處絕境的宇航員正在向你呼救,而你是他唯一能夠聯(lián)系上的人類。拿起手機戴上智能手表,陪伴他度過難關吧。
當你百無聊賴地拿起手機查看新聞,或者翻閱朋友圈里各種擠眉弄眼的自拍照時,突然一條來自神秘人的信息推送到了屏幕上,他聲稱自己正在遭遇危險,而周圍的同伴已經全部喪生,你就是此刻唯一能夠聯(lián)系上的,并且能幫助他的人。相信此時此刻你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關掉其他爛俗的應用,趕快進入這部被稱為《生命線》(Lifeline...)的冒險游戲中一探究竟,盡管這種花招在兩年前就是《共和國》(Republique)玩剩下的東西……
從風格上來看,《生命線》應該可以歸入“太空科幻驚悚”的范疇,這不禁讓筆者聯(lián)想到兩個月前上架的《深空呼救》(Mayday)。后者的游戲畫面雖然只有代表敵我雙方兩種顏色的小點以及綠色線條繪制的飛船艙室,不過至少還有配音演員們聲情并茂地演繹,哪里像這部《生命線》,完全就是一堆不斷從屏幕下方跳出的文本。所謂的互動操作,也僅僅局限于在回答選項中進行二選一。不過《生命線》的重點根本不在于所謂的互動性,因為從本質上說它就是一個文字冒險游戲,而且劇本作者相當大牌——《真人格斗X》《與狼同行》等知名漫畫作者Dave Justus。
《生命線》的主角(也就是不斷給你刷屏的家伙)是弗雷拉貨運飛船上的船員Taylor,他遭遇也是小成本太空科幻片一貫的模式:飛船發(fā)生了故障,逃生艙墜入異星,搜尋幸存者與資源,試圖逃出生天。其過程自然各種波折、各種陰謀以及各種異形生物。平心而論,本作的劇本還算擁有不錯的可讀性,某些反轉的設置的確讓人震驚。不過更加讓玩家驚奇的,是本作的表現(xiàn)方式。
通過對話選項來決定故事的發(fā)展方向,這是文字冒險游戲的一貫作風?!渡€》的創(chuàng)新就在于它的全部故事都是以實時方式交代的,故事并不會通過蒙太奇手法將空當兒全部刪去,而是以流暢的方式呈現(xiàn)給玩家。
美劇《反恐24小時》應該是Real-Time敘事的典范了,不過當主角Jack Bauer忙于瑣事的時候,我們會跳到其他角色演繹的故事線中,不會有冷場的情況出現(xiàn)。與之相比,Taylor在這場獨角戲中就沒有這樣幸運了。當你建議精疲力盡的Taylor在臨時庇護所打個小盹,或是翻越一座山頭尋找母船的殘骸等行為之后,我們只能等上幾十分鐘拍,甚至是數(shù)小時之后才能收到他的信息,期間屏幕上只有“Taylor is busy.”這行小字。主角與玩家之間是單線聯(lián)系,我們并沒有“喚醒”對方的方法。
其實,制作組也設置了一個讓主角跳過“Busy”方式的內購(12元),但本人認為這么做會讓游戲的最大特色瞬間蕩然無存。相對于跌宕起伏的劇情以及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本作更注重營造出與游戲主角之間“Keep in touch”的狀態(tài)。從字里行間我們會感受到遠在銀河系深處掙扎的Taylor是一個力量微薄、膽子很小、缺乏自信,但同時又有強烈生存欲的人,這種人物形象更容易與玩家產生共鳴。
Taylor顯然不是英雄,但他卻有著自由意識,不會完全受到玩家的控制。有時Taylor會十分慌張地尋求你的建議(雖然他已經有了行動選項,只是不能決擇),有時他只是想獲得一些安慰性的話語,即便是無關痛癢的文字。有時他會和玩家進行一些高層次的互動,比如在準備露營的時候詢問玩家“人一晚上可以接受多少單位的輻射?”。在我們后臺退出“百度一下”之后將答案告知,他會在親身驗證之后表示感謝。
Taylor不會占用你的碎片時間,只會時不時地發(fā)送信息與你聯(lián)系,讓你覺得他并不是一個游戲角色,而是一個信任你,試圖從你這里得到寬慰與行動建議的陌生人(而且還是無法添加進好友名單的那種)。雖然他的生死與你無關,但這種奇妙的互動方式卻讓我們在不經意間關注這個陌生人的命運。因為手中的iPhone或者iPad已經不再是一個游戲平臺,而是Taylor與你進行溝通的媒介。
作為首批支持Apple Watch的游戲之一,《生命線》體現(xiàn)出了古老的文字AVG與新銳穿戴式移動設備之間超強的兼容性。和此前本站評測的《巫術3》相比,《生命線》的文字量雖然很大,但每句話均為短信體,不僅看不到復雜的長單句,在手表312×390的屏幕上對于文字的呈現(xiàn)可謂足矣,而且英文單詞難度也不大,高中水平再加上一些航天科技中經常會遇到的詞語,想要理解故事基本就問題。所以問題來了,咱們先去買塊“蘋果表”唄。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