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的《英雄總動員》涉嫌打了多個知名角色形象的擦邊球,根據報導之后我們得到的最新消息,網易已經把這個項目解散了……
在手游行業(yè)內,網易維權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由網易代理運營的暴雪游戲一直是我國手游界素材的燈塔、靈感的寶藏。自從去年11月聯(lián)合暴雪在《臥龍傳說》侵權案中勝訴后,網易及暴雪相繼又將《糖果消消樂》《全民魔獸》(曾用名:《酋長薩爾》)等侵權游戲告上法庭。除了“暴雪系”之外,網易自己的《夢幻西游》也屢遭擦邊球之苦。
不過,網易在打擊山寨侵權游戲的同時,自己還偶爾會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來。
《英雄總動員》是網易最新公布的一款Q版卡牌手游,“總動員”一詞的詞意在手游中有著另一層微妙解釋,并容易讓人引發(fā)不詳的預感。從官網的角色圖鑒來看,這個預感沒有懸念地成真了。
《英雄總動員》的官網放出了40多個角色,幾乎每一個都典出有故。網易似乎并未獲得這些角色的授權——我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授權報道,也很難想象一款怎樣量級的游戲才能做到同時獲得超過40個以上的知名IP角色形象授權,并說服版權方將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角色塞在一起——所以他們將人物形象Q版化并予以重命名,再一股腦地放進游戲中。
《英雄總動員》中共涉及到40多位知名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除了被修改為Q版外,名字也都被做了“常規(guī)”處理。比如來自《最終幻想7》的克勞德就被改名為“神羅戰(zhàn)士”、甘道夫被改名為“白袍法師”、擎天柱則為“博派領袖”、馬里奧為“小馬哥”……下面是《英雄總動員》的部分游戲人物和原型對比圖,如果想看全部人物形象請點擊游戲官網?(該站點目前已無法訪問)觀看:
當然,這并不是抄襲,也不是侵權,《英雄總動員》沒有直接套用原作的形象設定,把角色名字也作了相當微妙的處理,總之,處處讓人覺得似曾相識,能一眼辨出來路,但又并非完全一樣。這是一種技巧,網易精準地站在了紅線的一側,絕對安全,但又能從中獲得最大化的利益。
除此之外,從目前公布的少量消息看來,《英雄總動員》有很大可能是《刀塔傳奇》的簡單換皮。在目前卡牌游戲市場需求飽和的情況下,網易依然選擇做一款玩法、機制和前人幾乎一樣的游戲,這讓人不僅為這款游戲的前景暗生擔憂,也許是出于同樣的擔憂,他們找到了超過40個“耳熟能詳的英雄”為這款游戲增添了一點兒亮色。
網易在“維護知識產權”和“打擦邊球”兩條戰(zhàn)線上似乎有著不同的道德觀,但當然,我們也清楚,不能都把問題都歸咎于一個統(tǒng)一的“網易”,一個大公司是由無數個小項目組構成的,小項目組往往也都是各自背負KPI,各有盤算。就像本站編輯Oracle曾經在《抄到什么程度算下作?》一文中提到的:
當然,所謂的“試錯”成本,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大廠固然有成本試錯,但具體到每個項目組卻沒有這么樂觀。公司要業(yè)績,項目之間要競爭,大家都為生活所迫。從道義上雖然值得譴責,但從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也不能就板起面孔說就不理解。因為一個文化產業(yè),交給一幫沒有愛的人來做,一切向錢看是必然的結果,這個結果是不會因為個別從業(yè)者的價值觀、羞恥感以及行業(yè)自律而改變的。
但問題在于,我們始終認為,大公司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小項目組為KPI著想是天經地義,但大公司不應該將企業(yè)形象視如敝履。具體到網易,身為一線廠商,旗下項目組的項目對外推出是否應該有個審核過程?本著最樸實的利益論調,如果能夠確信該產品能帶來足夠大的利益,也就算了,至少是個值錢的買賣,但如果付出了這么大代價,卻只得到了小小利益,豈非不值?當然,換個角度想,也許“付出的代價”根本就不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游戲角色展示中,我們始終沒看到目前被行業(yè)廣泛拿來當做題材和素材的魔獸系角色。你看,他們心里其實也是有考慮的。
觸樂2015年4月13日20點25分訊:相關信息源向觸樂表示“這款游戲已經不做了……” 觸樂于20點48分嘗試進行驗證,確認18:00前還能正常訪問的《英雄總動員》官方網站已經無法訪問。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