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晚為您盤點與游戲相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畫的圖,我不告訴你是什么意思。
Rovio的憤鳥系列新作《憤怒的小鳥沖沖沖》,我應該是兩周前就玩到了。雖然和我預料中的一樣失望,但是比我預料的失望還要失望一點點,這還是讓我暗暗有點心痛。像《憤怒的小鳥變形金剛》這樣的游戲,雖然玩法也不是原創(chuàng),但好歹還有那么一點點新鮮感,而《憤怒的小鳥沖沖沖》卻連這么一點新鮮感都不能帶給我。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暈車暈船時常常抹的風油精——抹得多了,反而一聞到這個味道,就已經(jīng)開始惡心了——防暈的藥反而讓你先暈了。憤鳥系列也是這種感覺,還沒玩,看到紅色的小鳥這個造型,先就厭倦得一塌糊涂。
這個游戲讓人聯(lián)想到《怪物彈珠》也就罷了——畢竟它好歹和初代一樣也算是一種彈射類的游戲,然后游戲開始后的手感之差,讓我不敢相信。按住小鳥下拉,瞄準彈射方向后,玩家松開手指本來小鳥應該快速彈射出去——當時游戲竟讓這個小鳥倒計數(shù)3、2、1然后再自己彈出。
你能想象自己在打臺球的時候凝神屏氣打出一桿好球后,過三秒那球才動嗎?你能想象你鼓足勇氣突然吻了你的夢中情人一下,過了3秒她才看你一眼嗎?你能想象你在《全境封鎖》里沖敵人開了一槍然后過了3秒對方才倒下嗎——這是網(wǎng)速延遲了好嗎?!
反正多的就不說了吧。這個游戲也是配合大電影推出的,還搞了一些游戲內(nèi)的聯(lián)動什么的。但突然連這個收尾也懶得寫下去了。
這兩天觸樂報道了兩個新聞——《你玩的每一局都在協(xié)助對癡呆癥的研究》和《當代游戲如何為美國老兵治療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新聞本身毫無問題,我也對這兩個新聞非常有興趣。不過看過之后,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是個資深玩家,按現(xiàn)在不太流行的說法,是骨灰級玩家。從小玩游戲,我深刻清楚游戲對人有哪些好處和幫助——隨便舉個小例子,玩過多年游戲后,我從一個笨手笨腳的人,變成了一個“從桌子上掉下去的東西永遠可以被我在半空抓住”的人。甚至夸張的是,有時我坐在餐廳自己的桌子邊上,看到別人的桌子上有東西掉下去也會很失態(tài)地叫出聲,因為我的身體本能想去抓那個東西(這么說好像偏離了游戲的好處而顯得我像個變態(tài)?)——這就是一個所謂的快速反應能力。是的,這就是游戲給我的其中一個好處。
但達成這個好處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我其實是一個沉迷游戲的人,我花了大量時間在游戲上——換句話說,我做了大量的游戲訓練。所以,當我看到有人用游戲來治療或者訓練某一類人恢復某一種功能時,常常會想到那些說“吃某種食物富含某種元素”的廣告,是的,這些食物確實富含某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但是如果要讓這些元素對人體產(chǎn)生作用,你必須同一時間吃很大量的這一類食物。
如果游戲真能延緩人的腦衰老、真能調(diào)節(jié)傷殘者的心情,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長時間的玩、像訓練那樣玩才行。
The Next Web網(wǎng)站報道了一個叫Derek Westerman的哥們玩了25個小時的HTC Vive虛擬設備,并因此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哥們玩的是那個在虛擬空間里畫畫的游戲——是的,這個設備我觸的同仁也買了——恰好這兩天我們也都有幸試玩了——每個戴上這個設備的人都被同事拍了可笑的照片,所以也都扯平了。正如我一個同事所說——每個玩VR設備的人所要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就是在親朋家人面前丑態(tài)百出。
盡管觸樂之前對VR設備的報道已經(jīng)足夠多了,方方面面林林總總,其他方面的報道也足夠多了,不過通過這個當下最好的VR設備,我作為一個骨灰玩家(又來了)還是嗅到了一種特別不一樣的氣息,就像你在串兒店剛坐下來,突然聞到了一股很濃的廁所的味道一樣——總之很不一樣。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這個東西離成熟還有幾年的距離,這個轉型期就像游戲從2D到3D的轉化,一旦成熟了,就會有特別不一樣的可能性。
最起碼,不會像這個連續(xù)玩25個小時VR的家伙那樣,玩到吐。
我今天的社交媒體被各大游戲網(wǎng)站對《神秘海域4》的報道刷屏了。聽說Gamespot給了100分的滿分——這沒什么稀奇,IGN在3代就給過滿分。《神秘海域》是一個不錯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