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設計《魔靈傳奇》,需要一把剪刀、一張紙、一根筆,和一個6歲的孩子。
在桌游《魔靈傳奇》的包裝盒上,“游戲設計”一欄有兩個名字:“PaPa游戲菌”和“Hans”。
做游戲設計,PaPa游戲菌還比較專業(yè)。他2004年開始吃游戲這碗飯,基本什么類型的崗位都干過,什么平臺的游戲都接觸過,12年來,他自認除了做游戲和玩游戲,別的啥也不會。會用“PaPa游戲菌”這個網(wǎng)名,只因為“PaPa”是日文里“爸爸”的昵稱。
Hans是游戲的首席測試員,兼任游戲設計。他喜歡下圍棋、踢足球、在學架子鼓,最近跆拳道剛拿到黃帶。他是《我的世界》《泰拉瑞亞》和《魔戒LCG》的忠實玩家,會用英文名,是之前幼兒園要上英語課,需要。
開始設計《魔靈傳奇》時,Hans剛剛6歲,過完暑假就要開始上小學一年級,PaPa游戲菌是他的爸爸。這是父子倆一起搗騰的第一款桌游。
對PaPa來說,會帶著兒子做桌游純屬意外——在去年暑假之前,他基本很難有機會醒著看到自己的兒子。
因為自己創(chuàng)業(yè)帶隊做游戲,PaPa一直起早貪黑地加班,睡公司都是家常便飯。平時他晚上回家,孩子早睡了,白天出門,孩子還沒醒,周末又總是一覺睡到下午,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更是寥寥無幾?;榍跋眿D本也頗有微詞,當時PaPa干脆把她也拉上做游戲的“賊船”,用“一起加班”生生化解了一樁家庭矛盾。
于是,和很多爸媽在外工作的家庭類似,幼兒園時期看顧Hans的,是奶奶和iPad。每次無暇顧及時,PaPa就會拿iPad來對付精力無處安放的Hans。4歲時,Hans已經(jīng)開始在iPad上玩一些兒童教育軟件,類似看圖識字、口算之類,也有《植物大戰(zhàn)僵尸》這樣的游戲。
PaPa會定期篩選下載一些適合兒童的軟件和游戲,每次iPad空間一滿,他就讓Hans自己指出不會再打開的應用,指啥刪啥。漸漸的,被留下的越來越少,永遠常駐的只剩下《我的世界》和《泰拉瑞亞》。
隨著Hans開始在《泰拉瑞亞》卡關、打不過去,PaPa便加入了和Hans一起聯(lián)機的行列——名義上是陪玩,但到PaPa這個歲數(shù),愿意陪他玩聯(lián)機玩得大呼小叫的,也只有Hans了。這或許是他自己也萬萬沒想到的事。
然而在6歲時,Hans的眼睛出了點問題:近視,后天的;散光,遺傳的。不能再這么玩下去了。
“不準看電視,不準對電腦,不準玩游戲?!边@是一般家庭在面對孩子視力驟降后的“三不準”。尤其家里還有Hans的奶奶坐鎮(zhèn),更加不可能讓孫子的視力繼續(xù)掉下去。
Hans的奶奶是退休教師,現(xiàn)在在家開輔導班,教一些周邊鄰里的孩子。通常,愛玩游戲的孩子都不會太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是老師。對于小時候怎么瞞著Hans的奶奶和同學一起打游戲,又是如何在游戲機房被抓了個現(xiàn)行,到現(xiàn)在PaPa仍記憶猶新。也因此,在之后干游戲行業(yè)的生涯里,很長一段時間PaPa都只敢讓Hans的奶奶知道自己是個程序員,電腦前打字的那種。
也是在這個夏天,手游行業(yè)提前進入寒冬,PaPa的游戲團隊也在垂死邊緣。一開始PaPa讓全體員工各自在家辦公,本來就想省個租辦公室的開銷,后面員工熬不住生活壓力散了,連工資也不用發(fā)了。PaPa不希望做到一半的原創(chuàng)手游夭折,干脆找了個程序外包繼續(xù)開發(fā),靠著之前游戲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在埋頭做游戲、暫時看不到未來的苦悶狀況下,身邊只有幼兒園畢業(yè)、正在放暑假的Hans。過去PaPa錯過了太多和Hans相處的時間,現(xiàn)在當然不可能在家里大眼瞪小眼。一老一小兩個人,都想玩些什么。
“光堵不疏沒有用的,你總要讓孩子有事可做?!?/p>
那么,來弄個桌游玩吧。
“對于不給他iPad,直接換了桌游,Hans沒意見嗎?”
PaPa的回答是:“完全沒,只要好玩,有沒有屏幕根本不重要。孩子會電子依賴,只是因為沒有替代品而已。大部分家長只知道不準玩手機、不準看電視。那小孩子也沒事干,做什么呢?倒是給他點好玩的東西呀?!?/p>
桌游,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面對面擺在桌上玩的游戲。而對PaPa來說,最棒的一點就是它不插電、不傷眼,很適合現(xiàn)在的Hans。
PaPa對國內兒童向的桌游很反感。他覺得玩就是玩,沒必要什么都高舉教育的旗幟,偏偏好些兒童教育桌游,盒子上寫說可以學習顏色認知、加減法等等,打開玩也就那么回事,無非找了個國外的休閑游戲,換個皮就拿來賣。而已經(jīng)被《我的世界》《泰拉瑞亞》養(yǎng)刁的Hans,對這樣的游戲也不買單。
“這個游戲太幼稚了,是小朋友玩的?!?/p>
后來游戲玩多了,Hans便開始給游戲提意見,甚至忍不住會開始村規(guī)——村規(guī)就是不按官方規(guī)則書來,胡逼玩,怎么好玩怎么改。比如,原本主生產(chǎn)、靠算分計勝負的《卡坦島》,被Hans玩成了帶戰(zhàn)斗的角色扮演游戲——雖然孩子搞出來的規(guī)則,基本就是為了自己玩得爽,極度不平衡。
Hans喜歡用法師,有一次村規(guī)時,非要給法師設計個召喚技能,召喚寵物幫他打、替他擋傷害。PaPa問他“我的戰(zhàn)士有什么技能呢”,Hans就會說,“給戰(zhàn)士做個加血技能吧,幫我加血?!?/p>
但PaPa并不攔著Hans的想法:“可以啊,這個召喚技能太有意思、太強了,不過要平衡點,釋放召喚的條件是獻祭。”他向Hans解釋了什么是獻祭,還講了獻祭的歷史淵源,最后提出,法師要釋放召喚,必須以扣自己的血為條件。Hans覺得這設定很有意思,就接受了。
“只說平衡,他很難理解和信服,不如讓他明白,一個人要強大,就得付出代價?!?/p>
當Hans對玩過的各種桌游,提出越來越多的“規(guī)則修改意見”,7月的某一天,PaPa終于動了自己來做個桌游玩的念頭。10分鐘時間,PaPa就用一把剪刀、一張紙、一根筆,為一個6歲的孩子做出了一款“潦草”的桌游。人物、裝備、怪物、迷宮、寶箱倒是一樣不少,只是劇情靠扯,數(shù)值靠編。
這個糊弄性質濃厚的低幼游戲顯然搞不定口味刁鉆的Hans,玩沒兩天Hans就開始瘋狂村規(guī)。PaPa索性拉著Hans又一起設計一套新的卡牌玩法。有意思的是,Hans不僅參與了卡牌設計,甚至還親自拿著彩色鉛筆,一張張地親手繪制牌面,臉上寫滿了專注。
當時間跳轉到8月,PaPa開始借用其他桌游的版圖,來測試他們改版后的卡牌時,Hans突然問他:“爸爸,我們游戲的目標是什么?總是打怪、拿裝備,沒有目標也會無聊啊?!?/p>
之前,PaPa已經(jīng)帶著Hans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桌游。《萬智牌》需要雙方水平相當,小孩沒識幾個字,很容易被大人碾壓;《Yomi》《小白世紀》最后只能一人勝利,Hans輸了就哭,贏了會高興,可天天贏又覺得無聊;唯一皆大歡喜的是《瘟疫危機》和《魔戒LCG》——為了玩《魔戒LCG》,Hans不僅學會了口算,還開始記圖形認字,碰到生字還會拿來問他,最后卡牌上的文字能認了個八九不離十。
當《魔戒LCG》成為Hans重開次數(shù)最多的游戲后,PaPa心里有了底:孩子喜歡的游戲,不需要拼得你死我活那么傷感情,能結伴一起冒險,一起勝利或失敗才最開心。
“現(xiàn)在只有兒子陪我玩,我肯定得做一個我兒子喜歡玩的類型。”
就這樣,Hans不僅是游戲設計,更榮升為首席測試員。
Hans覺得在別人的回合沒事做很無聊,在別人的回合,他應該可以聯(lián)動或連攜攻擊;他也覺得棄牌堆里這么多牌,應該有規(guī)則可以重復利用棄牌堆。盡管這些點子并不新鮮,但由Hans自己提出來,對PaPa來說,顯得尤為可貴。
事實上,周邊孩子對這樣游戲的消化能力也出乎PaPa的意料。因為Hans的奶奶開的培訓班,不少小朋友都會來他們家補課寫作業(yè),從一年級開始帶,最大的孩子已經(jīng)三年級了。每次下課PaPa就拉著他們玩《魔靈傳奇》,由于游戲內容有冒險、魔法、打怪獸,孩子基本認字的也能玩得很開心,不認字的有個大人幫忙念念卡面上的字,也就懂了。
“主要是規(guī)則特簡單,10分鐘包教包會。”PaPa說。
有趣的是,Hans的奶奶常常在書房外偷聽。結果和她以為的玩游戲完全不同,光聽見自己孫子在讀卡牌上的生字,以及為了計算傷害而在認真口算。甚至因為玩桌游,Hans已經(jīng)和一起玩的三年級學生聊到一起,還打成了一片,這是Hans的奶奶沒想到的。
“突然就覺得,游戲也沒那么壞,還是得看玩什么?!?/p>
一個暑假下來,PaPa儼然成了孩子王。除了玩桌游,他還會帶著孩子們去踢球打比賽。對于現(xiàn)在課業(yè)壓力都很大的小學生來說,或許這是難得的喘息時間。
“會有那么一瞬間,覺得在放暑假的其實是我?!?/p>
隨著PaPa越來越上心,一直沉默不語的Hans媽媽終于有意見了。9月份,Hans也開始上小學,要經(jīng)歷一起玩游戲的小學生們正面臨的課業(yè)壓力。
現(xiàn)在,Hans每天都是下午3點半下課,4點到家。之后,Hans的奶奶會在客廳盯著鄰居孩子們的功課,而Hans媽媽就在臥室?guī)е鳫ans寫作業(yè),通常要從4點寫到7點多才能結束。小孩子做個作業(yè),都得用學校指定的App,上面還有排名,每天還得爭學霸的成就,家長也有一堆配合工作得做,不光要簽字,還要幫忙錄音等等。媳婦不得不辭職,回家專心照顧Hans的課業(yè)。
而此時,PaPa以工作為由,買了一大堆很久以前就想買、但媳婦不讓買的桌游,又購置了一批桌游DIY設備。當他將手工壓膜機搬回家,甚至準備在家搞3D打印做模型,媳婦找他坐下來好好的談了次話。
“投入了那么多,再說這只是‘玩’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吧?真的好玩,就做出來賣呀,剛好我們也缺錢?!?/p>
雖然貌似這時媳婦唱的是黑臉,但其實,負責給游戲中所有卡牌線稿上色的,就是她本人。
關鍵是,經(jīng)過這么多輪的測試和調整,他們自己也的確覺得這個桌游正變得越來越好玩。
聽了媳婦一席話,PaPa腦子一熱,就拿著《魔靈傳奇》在摩點上了眾籌。出乎意料的是,不到兩天眾籌金額就已經(jīng)達標。
之后的幾個月,PaPa暫時放下了做到一半的手游,而全身心撲在了《魔靈傳奇》上?!耙患伦龀鰜?,就停不下來了。”意外的眾籌成功,加上一群催稿的、提意見的支持者,真正給了他做完的動力。
PaPa發(fā)現(xiàn),來買游戲的人,喜歡桌游的多,沖著模型來的也多,有看了開發(fā)日志覺得感動的,也有買回來準備要帶孩子一起玩的。開了眾籌群后,大家天天鞭撻,聊天記錄的統(tǒng)計字數(shù)一個月就破了35萬字。除了對游戲設計提建議的,還有玩家擔心他這么開眾籌會虧本,教他怎么設置眾籌解鎖獎勵的。一個溫州的熱心玩家,甚至自告奮勇當了管理員,跟托兒一樣為他宣傳,還為他聯(lián)系了做模型的工廠。
有位玩家在群里留言說:“為什么這么多人愿意支持國產(chǎn)桌游?引進的國外桌游是好玩,但已經(jīng)是個成品,游戲機制的好壞不由我們改變。但國產(chǎn)桌游,特別是《魔靈傳奇》,其實更像是作者做個框架,我們來填自己心里要的東西?!?/p>
PaPa說,最開始是為兒子做的,但隨著開放眾籌,游戲在一群老玩家的幫助下越變越好,《魔靈傳奇》逐漸也成了個項目,總得面向大眾玩家而不是私人訂制。值得慶幸的是,Hans的口味和這些老玩家也十分趨同。
最早為了照顧到Hans這個年齡段的玩家,畫風相當Q萌,結果眾籌的玩家不樂意,Hans也不樂意。玩慣了《魔戒LCG》這樣畫風寫實的游戲,Hans也回不去了?!澳菢樱ǖ漠嬶L)太幼稚了,是小朋友玩的?!?/p>
孩子比任何人都渴望長大。盡管在面對陌生的大人仍舊顯得怯生生,但在面對游戲時,他仍會把自己定義在小朋友之外。
然而,即使整個游戲的畫風寫實,角色都是大人,游戲“建議年齡”最小也仍是6歲,法師的角色卡也仍被畫成了孩子。
“畢竟法師是Hans最喜歡的角色?!?/p>
距離《魔靈傳奇》眾籌結束還有1天。
?